HOTLINE

13052190891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那年,我也参加了高考

发布时间:2022-05-03 09:34:31  点击量:

  谨以此文献给每天奋战在备考战线的小伙伴及家长们。
  作者亲历,完全真实。兴许有用,无用略过。
 
  背景介绍:
 
  从小到大,我大致的学习状况是:
  小学成绩很好一般第一名或第二名;
  初中学习很差一度考全校倒数第3名,中考以360分整(总分600分), 以刚好压住及格线的成绩考入了我们镇上的HS中学 ;
  高中一般(其实说很差更贴切一些,主要是大家都很差,显得我也就一般了),多年以后跟高中同学再回忆我们的高中的时候,一致的看法是可能是全国最差的高中之一。
 
  本人男,现年(2021年)42岁(出生于1979年),上大学前一直生活在老家—中国北部省份山西南部。当过复读高四生,1996年高考以327分成绩落榜,复读一年后1997年以515分超当年我省文科本科线501分十多分达线。
 
  复读一年两个学校,一个我们县城的JX中学 ,一个是我们市另一个县城的XJ中学(据说当年还上过中央台的第二起跑线,属于重点高中)。第年二高考515分的成绩是我们当时那个文科复读班参加高考的103人中的前18强,之所以这样说是当年打电话给班主任问高考分数的的时候班主任说全班本科专科一共达线35人,其中本科18人,我是本科线以上。
 
  高一到高三这三年就读的第一所高中,我们这一届文科加理科最终一共不到三十人参加高考。高中在我们的镇上,教学质量无法形容的差,社会混子闲杂人员随意进出校门。社会氓流直接冲进学校,也有正常上课期间,老师学生们正在上课时也会有人从教室里把学生拉出来打架的现象发生,现在看来虽然不可想象,但在当时的确就是那么的乱。学习成绩可想而知,连续几年都考不上一个大学生,其实并不是说我们那里就真有那么落后,我们县城的中学以及我们市的其它几个县每年高考情况感觉还算是正常的。
 
  当年的高考录取率相比现在那是低的多,校长在高考动员大会上讲过说是我省高考录取率在1/49分之一,当时是没啥怀疑的,但现在我怀疑了。低归低,总归不至于如此之低吧?再不济1/30也应该有吧?反正不知道这数据他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再或者校长从哪找的烂报纸得来的消息。当时我国高考还没大面积扩招,大面积扩招是在我们这一届之后再隔一届的事,也就是那些年讲的高考并轨和教育产业化。
 
  三年高中期间,我们大多数的同学从上学到毕业都没提过高考两个字。大家对大学没一点概念,当时村里也极少有上大学的人,这方面倒是影响的很有效果,大家没想着上大学也就基本必然造成成绩普遍的差。
 
  举例来说:高考模拟的试卷,当时五科每科满分都是150分,我和我的同学们考30分50分是件极期正常的事,其实参加过高考的人应该知道,这个分数段其实就等于就啥也没学到,就那点分数基本也就是蒙的。
 
  虽然三年的高中生活大家都没想到过考大学,但根据上学的日程,快毕业的时候还是会发报考指南的。这时候我们一众才发现还有这么一档子事。我清晰的记得,发报考指南的时候正值夏收热火朝天的季节(6月1日前后),那天我带着班上7-8个男生壮劳力到我家收割小麦了。当晚上返回学校的时候发现大家都在翻看报考指南(当时住校上晚自习)。问过同学才知道是教导主任来发的,没办法,硬着头皮跑到教导主任的办公室去要,当然也得把帮我家干活的同学都要到。教导主任当时给我批评了一通,说我影响力还挺大的嘛,要高考了(当时高考时间为7月6、7、8日)还能带走这么多人帮我家干活。我当然一句也不敢解释。

  总的说一下就读情况:高中三年在镇上HS中学就读;复读第一学期在我们县城JX中学就读;复读第二学期在我们市的另一个县城XJ中学就读,所以我的高中就是读了四年。
 
  看得出,最终是考上了个大学,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也根本算不上多么了不得的成就,但对于当年的我来说,倒算得上是跨出了一大步。
 
  复读那一年的春节期间恰逢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举国悲痛;高考前7月1日,香港回归伟大祖国母亲的怀抱,当晚老师还找来了电视放在教室外面,盛夏时节高考前夕我们全体同学都从头到尾观看了电视直播,历史时刻共同见证,全球注目,为祖国自豪,为民族骄傲!
 
  以上为大致背景介绍。
 
 
  时间拉回高三的那年。
 
  还记得那年的冬天不算太冷,可能还没有下那年的第一场雪。应该没有现在动不动就有的几十年上百年一遇的各种气候现象。那时候没有手机,当然也就无所谓抖音小视频,淘宝双十一、拼多多补贴之类的。大家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非常受限;当然,人普遍也比现在单纯。
 
  在一个不想上课的下午,我在宿舍不经意间发现了一本类似于杂志样的大小(16开本)的书,没记错的话书名叫《历年高考状元学习心得》,可能也没啥人看过,也不知道是谁的,整天被扔来扔去搞的比较破旧,总共也就有30页左右。拿起书翻了两页我就被这本奇书深深吸引,学霸们各有一套得力的学习方法,我用一下午的时间在操场上把这本书看完,感触颇深。因为这本书也就有了后来参加高考的一系列事。以下内容不是原样摘自原书,而是通过我的阅读消化,再结合我自身的情况,以及后来对整个应对高考而形成的总结。

  一、无论学习是什么状况,锻炼身体应该是排在重中之重的首位,身体不仅是革命的本钱,更是备考的本钱。复读班的时候,早读的时间特别的早,印象中是5:50,还没有早操体育活动。没办法,当年就是那样,比现在可能还是苦了很多。晚上又睡的晚,大部分同学能在晚上11:30左右回宿舍睡觉也算不稓了。身体锻炼这问题我当时多方面想过,最终的结论是不管学校的时间安排,我就按我的时间来,大部分情况下大家走进教室早读的时候我在学校附近的村庄道路上路步。“我去跑步了,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总是要迟到……”,我当然迟到,人家一大早都去教室早读了,我跑出来了再跑回去那肯定迟到的还不少。但这种情况也有点风险,有一次,老师就守在教室里边门口,已经是早读快结束了,一会一个迟到的,110多名同学,抓住了包括我在内的5-6个迟到的。一站就是一节课,老师还指着一个同学批评说,XXX(一直就读这所学习成绩还算过得去的一位同学)你就跟着XXX(指的我)好好混啊,看你能混成个什么名堂。啊哈,真有意思,我还能带着别人跟我混,我真是太厉害了。
 
  其实我对这问题的看法跟大多数人可能不一样,大部分同学都是认为关键时期要保证学习时间,我的观点锻炼身体一方面对身体健康有利,可以保证精神状态;再一方面是对枯燥学习生活的一种调解,大脑只有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才利于思考问题。
 
  所以在高考前相当一段时间内我都是早上跑步,下午要么打篮球要么看打篮球。其实这样的时间段同学们都是在教室里努力学习的。
 
  其实看打篮球也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操场在低洼处,初夏的傍晚,人坐在操场边高处的边沿。整个操场一览无余,看着操场上的同学(主要就是高一高二的同学)们在上蹿下跳,兴高采烈,阵阵喝彩;我在高处吹着凉风,望着这一切,心下想:这些学弟们,要不了太长的时间,你们也要像我们现在的样子,每天要埋头在书本题海中备战高考了,那可是非常辛苦的。
 
  我就这样的状态一直坚持到了高考,这期间看到有的同学因为拼命学习而造成身体出现状况,这不仅是一个值不值的问题,其实还是存在一个欲速则不达的问题,疲劳战很多时间并不能有效的促进学习,但拖垮身体是有可能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这一观点有相当的正确性。复读期间,一直疲劳战(课间不休息、早上来很早、晚上12点左右才离开的这些) 的同学最终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从日常的做法看得出,他们是太渴望考上大学了,只可惜在这场竞争中很多人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二、学习一定要讲方法,有些学习只是表面在学习,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

  如果老师的进度很慢,结果这个章节的内容你通过预习和做题发现你已经掌握了,那么完全有必要在老师慢悠悠讲这堂课的时候补足一下其它方面的不足,当然有可能会被老师让为不认真听讲,就看你的具体条件了,反正我在高三的时候,我们那班上人上课期间就比较自由,文科理科竟然是在一个教室上课。

  复读那年,我找到了适合我的学英语的方法。我们市里的最强高中编写的有两本综合性的教辅书,一本是词汇、一本是语法和阅读。看到同学手中有这套书我就尝试借了过来,借之前还怕人家不肯。结果人家答复你拿去,以后成你的了,这书我根本不看;如果平时学的好的,人家其实也的确不用看,跟着老师复习进度就行了。这书在当时想买的话那根本是没路子。我如获至宝,每天就拿这两本书(其实词汇那本可以理解为英语字典,涵盖了高中学段所有要掌握的词汇),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每天翻是每天翻,等车的间隙、放大礼拜回家的公交车上、等吃饭的空档等等,几乎所有能找到的时间间隙都利用起来。结果是词汇量大大增加;语法其实不就是学数学嘛,句子都是有结构的,这哪是学语言,分明是在学逻辑。通过这样的努力,再配合老师的复习进度。最终高考英语单科成绩116分(高人就不要喷了,对于我来说这分数相当不错了),与前一年高考的30多分那绝对是质的飞跃。
  在前述的那本奇书里(只是我认为是奇书,实际上那本书在宿舍应该扔了好长时间没人看,到现在发现这种介绍学习经验的书比比皆是,但往往大家并不会认真的看,也许可能就是因为太多了吧,其实就是看你怎么对待的问题),有位高考状元提到了一种学习方法或者说叫读书方法。简要说就是四步学习法:
 
  一般来说一本书要过四遍才能算掌握。
 
  第一遍:速度较快:筛选出会的√,半会的△,不会的☆。
 
  第二遍:速度放慢:重点掌握半会的△和不会的☆,更新标注。
 
  第三遍:速度一般:基本彻底解决所有半会的△和不会的☆。
 
  第四遍:速度较快:对所有知识点进行通篇巩固,极个别不会的完全解决。达到给别人讲完全没问题的程度。
 
  学的过程中要做相应的练习,否则往往你觉得掌握了结果一做题就错。
 
  这一方法,在后来上大学期间也算屡试不爽,其实各人可能依据各人的具体情况把这个方面进行一下适应性改造。

  后来上大学二年级上学期考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班上男生一共19人,结果男生总共通过人数仅3人,当然女生多些。后来我想想这英语整天花这么长时间学习(我们同班同学中有好几个在毕业的时候仍然没有通过这个所谓的CET-4,造成只有毕业证没有学位证),以后这东西并不一定有个啥用,时间花在这个上面感觉上就是不划算。就找当时的英语老师说了我以后英语课不想上了的想法,英语老师大致了解了我的情况,当然最关键的是我的CET-4已经通过。再问我原因。我说:我想多学学计算机。老师竟然就答应了。结果之后的英语课我就只上听力了,想想我比别人多出了多少时间。
  所有的针对高考的模拟试卷全部收集起来,对尚未掌握的部分反复研究,直至熟练掌握,注意这里说掌握是真正的搞懂,对涉及的知识点从头梳理。坚决杜绝背题模式的生搬硬套。因为你要面对的是全国统一的高考,不存在出原题的情况,但一直存在多年考同样知识点的情况。
 
  为此当年我还专门跑到市场上买两只活扣的图书钉(其实搞不清应该叫个啥,反正是可以把散的试卷钉到一起),每次模拟考试讲评过的试卷一张不落全都钉在一起,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尚未掌握的题目进行一次次轮回清理,从对应课本的知识点从头复习,当然也不是一点基础也没有,所以也不会太困难。在这个过程中也做好标记。
  对于题做对了且完全掌握的打个”✓”;
  对于通过自身的力量可以搞懂难度适中但有可能下次做题还会了账错的打个“△”;
  对于很难的需要请教老师同学或者要翻好遍多章节的书才能搞懂的高难度题目打个“★”。
  这其中存在有的题做对了,但实际上靠运气蒙的,自己心里要清楚,当然不能做那种自己欺骗自己的傻事,应该按照实质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解决。这样要一遍一遍的进行,直至所有的“△”、“★”已经改标为”✓”为止;事实上当年我也并没有把不会的全部消灭掉,个别题目自己看书再请教也没能完全搞明白也是有的,但极少,人哪有完人。
  在高考前的前三天,我就把这份平时一点点集中起来的历次试卷撕了扔到了垃圾堆,也就不看了。
  其实那时候心里对即将到来的高考还是有点把握的,都学了那么多了,怎么地也能考个大专吧?高考前这两三天也就是东游西逛放松心情了,不过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仍然在努力的学习。也许我就是这样的风格吧,每个人应该因人而异,希望不要误导到看这篇文章的你。

  从现在学生们上学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情况下上述的这个条件是具备的,最起码我所看到的现在小学生、初中生们几乎每天都有练习卷,平时月考和期中期末考没有落下的,而且相对来说题目难度往往比肩统考。而我们当年上学时在小学到高中的这么长的时间考试、练习各方面的试卷水平不行,达不到统考的水平;而现在这个问题基本不存在了。

  基于此,虽然现在市面各种辅导资料很丰富,有些也编写的具备相当不错的水准,但我还是建议不用,学校的这些学习资料够了。或者说学校所有能提供给学习的学习资源是科学的、全覆盖的、是面向正式考试的,关键的是学生能不能通过这个学习过程掌握好考点知识。
 
 
  三、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博采众长,批判吸收。

  学习方法不能生搬硬套,有的同学可能通过阅读就可以掌握的很好,而有的同学可能通过默读静听的方式就能学好;有些人躺着看书会记得很清楚,有的人站着看书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具体的学习方式方法上,还应该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因时因地因势进行,不做东施效颦的事。
 
 
  四、时间保证、饮食保证、休息保证。人的精神状态其实是依赖于做这件事是否投入了进去,如果你总觉得学的很累,人又很困。那八成学习效果不怎么样,大多数就没有学进去,所谓的学习效率很差。
 
  因为我们从高一年级就成绩一直很差,所以三年来的课程都不怎么样,所以复读的一年对于我个人来说基本是从头开始。尤其是数学和英语,通过2个周的学习调整,惊人的发现跟着辅导教材不用老师讲(老师也不可能从高一第一课开始讲),竟然基本可以学会。然后就这样一步一步往后学,学完一课就做相应的练习,温故知新。
 
  在这种状态下,学习的效果非常好,虽然每天学习的时间很长,但一直可以保持非常好的精神状态,复读最后一个学期,相当长一段时间是早5:00左右起床,晚上到近12点甚至近次晨1点睡觉。第二天再上课竟能精神百倍。感觉是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每天都感觉比较有成就感。当然,周末的时候会抓紧时间补觉,多睡上个半天。
 
  吃的方面,当年的条件比现在差很多,就是正常吃饭就行了。不过好像每天晚上睡觉前就很饿了,那时候学校有几个小吃店,比较流行的是馍夹菜,菜有胡萝卜、白菜、洋葱、豆腐之类的。事隔多年,现在想象一下还是非常的好吃,只不过再也不是当年的岁月了,再也回不去了。那时候的一个馍顶现在馒头的2-3个,一个不够吃有时就吃两个。不过现在老是听专家说睡觉前吃东西实在不是一个好的习惯,对健康很不利,但饿了不吃的话那个感觉我不说估计你也有所体会。当时的消费水平比现在要低很多,一顿饭一般2块左右就吃的很不错。
 
  每天的睡眠时间相对来说的确不够充足,但睡眠的质量那是相当的好,倒头就睡一直睡到闹钟响。有的人可能会在学习方面在要睡觉的时候还在纠结;其实明天的事明天再说,今天没完成的今天已经这样了,就不应该有任何的纠结。否则总是在该睡觉的时候七想八想,造成睡眠不好,对第二天的学习实在有太多不利的影响。
 
  五、进步需要坚持,不是今天努力了,明天就有多么明显的效果;但一步一步都做好,那最终的结果一定好的。
 
  我们做事往往要把一件大的事分成一个一个小的事,分成一步一步来做。 在有限的时间段只能做很有限的事,这一点如果能意识到不仅对备考有相当的帮助,对以后做所有的事都会很有帮助。
 
  遇到一个大的事先不要被事情本身所吓住,能吓住人的只有人,问题本身就只是个问题,事本身就是个事,通过一个部分一个部分解决,都可以解决掉。最终解决不了的那一点点,随它去吧。
 
  所以说,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不应该太受外界干扰而造成急躁。从而形成一种急功近利的状况。上天对每个人总是很公平的,付出多少努力就会得到多少回报。把精力投入到不是最应该的学习具体知识上而整天专注于急躁本身那就会一直急躁下去,而且程度上来讲会越来越重。没学好的知识就积极的去学,急躁本身把你的精神、时间都耗费去了,那学习的成效只能越来越差。
 
  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六、对待不会的问题可以找出很多的方式解决,切忌放任。
 
  跟朋友聊天时我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在看一本书的时候,会发现有好多不理解,没见过,不知道的方面。那这时候不妨拿出来手机,找找答案。这样下来可能看这一本书花费的时间大大延长,但实际效果是:等你看完这一本书,你可能等于看了好多本书。
 
  现在获取知识的渠道比当年那是丰富了不知道多少倍。现在学习做作业做题,遇到不会的当即就可以网上搜索答案、解题思路。即便是问人通讯工具那也是极为发达,更别说还有些App专门解决这些问题。
 
  高考是统一考试,感觉靠蒙基本是完全不可行。所以要把所涉及的考点分全面掌握,不过这里提到这一点再多说一句,如果遇到不是考点的问题暂且就放下,等你高考后榜上有名了再慢慢研究不迟。原因很简单,你的时间应该是争分夺秒,不能浪费一分钟,要直接面向考试。
 
 
  七、坚信自己,一定成功。
 
  “为什么人家就能成事,因为人家具有绝对的自信”,这话让我记住并不是因为是哪个名人所说。事实上我听到这句话是我高中同学的小孩在考上大学报考学校时对他家人针对我的描述。其实我不能能自卖自夸说自己成功。但人家这句话本身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世界上除了你自己,并没有多少人对你的努力绝对相信。所以任何情况下都要对自己绝对的相信,这叫自信。
 
  我能考上好的高中吗?能,一定能。我能考上好的大学吗?能,一定能。一定要自己对自己这样问这样答。
 
  高考复读最后一个学期的时候,全班110多人,平时模拟考试我一般在70-80名左右,我的座位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每次考完试班级里边会调座位,但50名以外的除外。所以在那半年里,我的座位没动过。之所以这么多年来还拿出来说是因为那个最后一排实在太不方便了,因为班级人数实在太多,坐在最后一是听不见老师讲课;二是课间的时候,后面这些同学要出教室的门,每过一个人我都要从座位上站起来或半弯着腰把空间腾出来让人过去,你的话估计说也烦。

  有一次模拟考(应该是名校才考过的试卷),其中有人从KJ中学(我省可排名前五的高中)已考过有评分110多的政治试卷,拿到我面前问我要不要参考一下,我就顺手拿过来了。心想:既然咱平时政治怎么学都只能考的不到80分,那试一下这份卷子答题情况在我们这次考试能有多少分,所以这次的模拟考政治就从头到尾把这份试卷抄了一下上交了(我们后面这些学生老师不管的,你爱怎么翻书抄题作弊随便,因为早知道你们考不上),结果下来分数是70多。那么这个事最起码证明了一点:我目前在班上这个名次是我们学校自行阅卷,那高考是统一阅卷,我们分数名次应该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只要学到位了,高考统一阅卷并不存在阅卷人对我先入为主的把我先定义为一个差学生。
 
  八、结识对的人,与积极向上,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交朋友。

  还不具备一定判断能力的人比较容易受到他人思想观念的影响。比如说周围总有些人说我们的教育不行,人家国外的教育如何轻松。我想问:你去过还是你在那里上过学?总有些道听途说的人平时爱讲些带有深刻自我感情,比较病态且又呈现出一派五颜六色,听起来异彩纷呈的观点。本来就很偏颇,还总让人感觉好有道理的样子。
 
  任何环境下的教育有它好的方面,也必然有它不足之处,具体到我们每个人,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批判的接受,辩证的思考。
 
  现实本来就是现实,看你如何对待。如果所处环境不好,你不应该是抱怨,而是想是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有所改善。
 
  只是你面对的是你所面对的现实,而别人面对的又是他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这山看着那山高,其实那山也没柴烧。
 
  与人交流可以开阔眼界,对事物的看法也会提高,再能分析辨别的话,就可以极大的提升自己思维水平。从高中到大学我平时所交往的同学各种风格的都有,有学习好的、有学习差但出去见过点世面的,有别人眼中的混子,也有农民气质的老实人。从不同人的视角都可以学习到他们的长处,对事物独到的见解。这也许就是博采众长吧。
 
  九、考试轻松应对,平常心对待,发挥正常水平就可以了。
 
  总结:考试无非就是平时学习各项知识的总结,知识也存在点、线、面等维度,最开始应该把各知识点学会搞明白;接下来再通过日常习题、阶段复习的方式把知识串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线;最终再通过模拟考试、综合复习、反复研究形成完整的知识面。
 
  中考、高考说起来都是综合性的考试。完全可以把这样的考试理解为马拉松,日常的小考有可能出现不理想的情况,但自己要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自己也要明白自己的真实水平在哪里,找出不足,面对缺陷,解决问题。

  真正的大考反正更不应该紧张,应该完全放松一切心理负担,考场下来说如何考的不好和有,其实仔细想一下是考的不好吗?更应该说是学的不好(极个别心理一素质很差的人除外)。
 
  这样一通完整操作下来,最终考试也就没那么怕了,因为要考的内容咱基本上已经会了。也就随便他们怎么出题怎么考了。
 
 
  后记:说说我是怎么一年的复读就上了两个高中的?
 
  第一次高考后,不说心灰意冷也是感觉前途渺茫;明显大家都考不上,那就多关注些电视广告上的学厨师、挖掘机学校哪家强这些,看看能否找到个适合自己的路子。
 
  一边混日子,一边干农活。
 
  结果快到9月1日快开学的时候来个同学找我说让我和他结伴去复读。我的观点是:我们上的高中估计是愿意接收我们去复读,因为都差所以我们在里边是一般。可他说的是去县中学复读。我说这就有难度了吧。可这同学说咱去肯定能上。我说:为啥?他说县中文科复读班的班主任是他的邻居。我赛,咋还有这关系,那估计没问题呀。当天我俩就一人一辆自行车骑到县中学跟学校说好了复读的事,第二天交钱上学。这同学学习比我还差呢,记得学费是160元,记得学校食堂的饭菜比我们镇高中的饭菜好了很多,记得当年工地打工赚的钱就有600多(虽然去复读的时候还没拿到手)。
 
  反正咱也成为县中学文科复读班的一员了,心里充满着对来年高考得中的美好期望。
 
  可是这点希望也仅仅持续了2-3个月。因为发现县中的教学质量好是好了点,但离想象中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这个班里一共不到40人,按往年情况,能达专科录取分数线的一般不足5人。我的成绩在中游,更要命的是我的感觉就是学不到东西,每天都是糊里糊涂的。那我的高考还有希望吗?
 
  时间一步步走到了春节前,也就还有一个多星期放寒假的时候。一位关系很要好的同学(他高中三年本就在这所中学就读)跟我聊天,有点推心置腹的感觉。他意味深长表达了感觉希望很渺茫的意思,一下得到了我的强烈共鸣。他在县中三年多的熏陶,眼界当然比我这个镇中学来的高了一截。经过商议我们达成决议:这里的学不上了,直接回家,在家能学点就学点,到了春节初五(他有消息,初五人家那边就开学了)的时候我们就是另一个县的高中去看看情况。
 
  正月初五当天我们俩经过几次的转车(地理位置的关系先到另外一个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再到我们去的高中所在的县城,从行政区划上说,要去的高中所在县城属于我们市管辖)。刚开始跑到了县城的二中,结果问来问去感觉不对劲,又跑到了正主县一中这学校。
 
  接下来的事就比较重点了。

  找到了文科复读班的班主任,年龄比较大,女的,据说还被评过全国优秀班主任。说明来意后,班主任说来校复读的话需要教导主任点头,给我们指了教导主任的办公室。好巧不巧,那会教导主任正好刚下课刚到办公室。我们说明来意后,教导主任有点小犹豫,就说我们高考的成绩实在有点低,尤其是我的(一同来的同学人家是四百二三的样子);但最终这位英明的教导主任给了句痛快话:这么年轻的小伙子,出来求学,从这个精神上来讲就应该支持。来吧,明天抓紧时间直接把行李带来直接办手续,办完手续就上课。我们俩高兴的都要一路看尽长安花了。
 
  要知道,我们这情况,要在正式招复读生期间,要么不够格进不来,要么要交不少的赞助费(听说是小万把块)。我们就这样成为重点中学的高四复读生了。
 
  后来才知道,一、教导主任的女儿跟我们一个班在复读,也就是我们后来复读的一个班,成绩一般;二、他原是县纺织厂的党委书记,这两年才调来学校当教导主任;三、人很热情,一看就是好人,但教书我自己感觉实在水平不行(教我们复读班的政治课)。
 
  环境对人到底重要不重要?
 
  自身原因重要,环境也重要,但具体某件事上面来讲其实存在以下关系:

  1、同一学校,同一班级、同样老师教出来的学生,结果成绩有好有差,在智商一样的情况(一般来说这只能是个假定),成绩的好坏更多受自身努力因素的影响。
 
  2、不同学校,意味着不同的教学资源,重点学校普遍成绩较好,普通学校普遍成绩较差,成绩的好坏更多的是受环境的影响。我们当年小学、初中、高中都是比较差的学校,到后来最后一个高中复读,发现人家平时模拟试卷都是全国名校的,直接对标高考。其教育资源完全不是普通学校所以比得了的。当然,实际情况并非单单这一个因素。所以能上好学校就绝不上差的,这就是为什么当代社会出现天价学区房等现象的原因。
地址:上海市金山区卫清西路421号 电话:13052190891 手机:13052190891
Copyright © 2013-2023 琢秀®为本公司注册商标,侵权必究。  ICP备案编号:沪ICP备20015664号-2